A.兩極格局的結束
B.世界經濟力量結構的多極化
C.美國、西歐、日本的相互競爭
D.世界經濟的全球一體化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一大確定黨的中心任務是組織工人階級領導工人運動
B.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綱領
C.召開遵義會議,全力糾正博占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左”傾錯誤
D.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
A.1952年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B.1953年開始的社會主義三大改造
C.改革開放后的股份制改革
D.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20世紀60、70年代,國際格局的多極化趨勢主要表現在()
①形成美歐日三足鼎立局面
②東歐國家出現反控制斗爭
③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
④形成美俄中日歐等力量中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A.國際共運的失敗
B.蘇聯爭霸的失敗
C.蘇聯模式的失敗
D.經濟問題的失敗
A.67年
B.69年
C.73年
D.74年
最新試題
近代中國社會的兩對主要矛盾是什么?
萬歷時王世懋在《二酉委譚摘錄》中說:“天下窯器所聚,其民繁富,甲于一省”“萬杵之聲殷地,火光燭天,夜令人不能寢”,因而他戲稱景德鎮(zhèn)為“四時雷電鎮(zhèn)”。材料反映()。
1969年在海牙召開的歐共體峰會公報指出,在遵循《羅馬條約》的基礎上吸納其他歐洲國家,無疑將使歐共體的規(guī)模擴大到能夠適應當前世界經濟和技術的需要的程度。公報中的“其他歐洲國家”指的是()。
下列對歷史事件發(fā)生背景的描述準確的是()
據《革命后之俄羅斯政變》一文載:“兵士工人代表會者出焉,漸與臨時政府相軋轢,幾有不可駕馭之勢”,“據昨日報端之所傳,則俄都之暴動復起……主動者即為極端派首領之雷林?!毕铝忻枋雠c“政變”之后情形相符的是()。
十月革命后,蘇維埃政權頒布法令,沒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給農民耕種。1921年用糧食稅代替余糧收集制,納稅后的余糧歸農民自己支配;有限度地允許農民租佃土地和雇用勞工。糧食稅政策的出臺和實施表明()。
現任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布認為:“當今世界已發(fā)生根本性變化,最重要的一點是全球政治和經濟重心已由西向東,由北向南轉移,探討應對共同挑戰(zhàn)的新準則是論壇的工作重心?!毕铝斜硎?,符合材料觀點的是()。
1928年毛澤東在《井岡山土地法》中指出:“沒收一切土地歸蘇維埃政府所有,用下列三種方法分配之:一分配農民個別耕種;二分配農民共同耕種;三由蘇維埃政府組織模范農場耕種。”這一政策()。
王韜的《瞍園文錄外編》中記載:“朝廷有兵刑禮樂賞罰諸大政,必集眾于上下議院,君可而民否不能行,民可而君否亦不能行;必君民意見相同,而后可頒之于遠近……英國政治之美,實為泰西諸國所聞風向慕,則以君民上下互相聯絡之效也?!边@表明王韜()。
1919年1月,梁一行抵達倫敦,開始為期一年的歐游。歐游之前,梁對中國傳統文化之批評本有取舍,甚至懷疑;歐游歸來,他徹底放棄“科學萬能”之迷夢,主張在中國文化上“站穩(wěn)腳跟”,倡導“中國不能效法歐洲”。導致梁啟超變化的主要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