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史學大師王國維看來,周革殷命是一次非常重要的鼎革,“中國政治與文化之變革,莫劇于殷、周之際”。下列從制度文化的角度歷數(shù)殷周鼎革的“劇變”的有()
①封邦建國
②加強中央集權
③嫡長子繼承制
④百家爭鳴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④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史記》中記載:“(楚莊王十六年,公元前598年)伐陳,殺夏征舒。征舒弒其君,故殺之也。已破陳,即縣之。”,“(秦惠文王十三年,公元前312年)攻楚漢中,取地六百里,置漢中郡。”從中可以獲得的信息有()
①春秋戰(zhàn)國時期,許多諸侯國內已經(jīng)設置郡、縣
②春秋戰(zhàn)國時期,實際上是分封制與郡縣制并存
③諸侯國往往在新征服的土地上設置郡縣
④春秋戰(zhàn)國時期,郡縣制取代了分封制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A.從制衡向統(tǒng)一的君主專制國家過渡,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B.從夏到商,中央王朝控制的范圍越來越小
C.兼并戰(zhàn)爭在國家的統(tǒng)一方面客觀上起著重要的催化作用
D.為有效削弱地方諸侯的權力,中央王朝鼓勵諸侯之間,相互征伐
據(jù)《左傳·僖公二十三年》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國語·晉語》曰:“同姓不婚,懼不殖生”;“異姓則世德,異德則世類……同姓則同德,同德則同心,同心則同志”。以下對上面“姓”的幾則材料理解正確的有()
①具有辨別婚姻的作用
②具有明血緣的作用
③沒有認識到近親繁殖的弊病
④起到了瓦解宗法制度的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A.西周時期已經(jīng)產(chǎn)生重民意識
B.西周加強中央集權鞏固了統(tǒng)治
C.西周分封的主體是同姓親族
D.西周統(tǒng)治者用欺騙的手段控制殷商舊部
我國夏、商、周早期的政治文明的特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①王位世襲制
②神權與王權相結合
③三代都采用宗法分封制
④最高集團尚未實現(xiàn)權力的高度集中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
最新試題
1919年,魯迅在《藥》發(fā)表后說:“《藥》描寫群眾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說,因群眾的愚昧而來的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接地說,革命者為愚昧的群眾奮斗而犧牲了,愚昧的群眾并不知道這犧牲為的是誰……”這說明該作品的真正主題是()。
公元前4世紀的雅典演說家伊索克拉底抨擊說,在“平民領袖”的領導之下,雅典“充滿了悲哀”,“因為一些人只能傾訴和抱怨他們的窮困潦倒,另一些人承擔許多的義務(公益捐助,只對富人征收,用于公共節(jié)日的活動以及維護艦隊三層槳戰(zhàn)艦等)。這些是如此煩人,以至于有財產(chǎn)的人覺得生活的負擔甚至比那些貧窮的人都要沉重?!边@表明當時()。
1956年,黨和政府提出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長期共存、互相監(jiān)督”的方針。它們的相同點是()。
蘇格拉底提倡“美德即知識”。他認為正確的行為來自正確的思想,美德基于知識,源于知識。他還認為,善是人的內在靈魂,沒有知識便不能為善。蘇格拉底的這一主張()。
1919年1月,梁一行抵達倫敦,開始為期一年的歐游。歐游之前,梁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批評本有取舍,甚至懷疑;歐游歸來,他徹底放棄“科學萬能”之迷夢,主張在中國文化上“站穩(wěn)腳跟”,倡導“中國不能效法歐洲”。導致梁啟超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新文化運動的口號是什么?
“三綱五常”是中國儒家倫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最早源于孔子,但孔子沒有對道德人倫的原則做一個簡明扼要的總的概括。后世的儒學家對倫理道德進行高度概括并從哲學高度論證了三綱五常合理性的是()。
戰(zhàn)國時期,儒家主張仁政、德治,法家崇尚法治,道家要求無為而治,墨家希望選賢任能,他們共同的出發(fā)點是()。
現(xiàn)任世界經(jīng)濟論壇主席施瓦布認為:“當今世界已發(fā)生根本性變化,最重要的一點是全球政治和經(jīng)濟重心已由西向東,由北向南轉移,探討應對共同挑戰(zhàn)的新準則是論壇的工作重心?!毕铝斜硎觯喜牧嫌^點的是()。
吳宗國在《中國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中指出:到洪、宣之世,內閣大學士身兼部職,閣權漸崇。由于宮廷的禁例和大臣理事的規(guī)矩,皇帝無法隨時召喚近在咫尺的內閣大臣,皇帝和閣員之間難以隨時配合。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在明代是由宦官實現(xiàn)的。清朝吸取明朝的教訓,嚴禁宦官擅權。于是,雍正帝選調內閣大學士等官“日值禁廷,以待召見”,形成了軍機處制度。據(jù)此可知清代政治形態(tài)相比于明代的進步之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