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雙柱下條形基礎梁,由柱傳至基礎梁頂面的豎向力設計值分別為F1和F2。基礎梁尺寸及工程地質剖面如下圖所示。假定基礎梁為無限剛度,地基反力按直線分布。
F1、F2、c和b值同題。當柱支座寬度的影響略去不計時,其基礎梁支座處最大彎矩設計值,最接近于()kN·m。
A.123.16
B.147.80
C.399.05
D.478.86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某雙柱下條形基礎梁,由柱傳至基礎梁頂面的豎向力設計值分別為F1和F2。基礎梁尺寸及工程地質剖面如下圖所示。假定基礎梁為無限剛度,地基反力按直線分布。
假定設計值F1=1206kN,F(xiàn)2=804kN,c=1800mm,b=1000mm,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20,鋼筋中心至混凝土下邊緣的距離a=40mm。當基礎梁翼板寬度bF=1250mm時,其翼板最小厚度hf應為()mm。
A.150
B.200
C.300
D.350
某雙柱下條形基礎梁,由柱傳至基礎梁頂面的豎向力設計值分別為F1和F2?;A梁尺寸及工程地質剖面如下圖所示。假定基礎梁為無限剛度,地基反力按直線分布。
假定豎向荷載標準值F1=1206kN,F(xiàn)2=804kN,c=1800mm,b=1000mm,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300kPa,設計算基礎梁自重和基礎梁上的土重標準值用的平均重度γG=20kN/m3,地基反力可按均勻分布考慮。試確定基礎梁翼板的最小寬度b為()mm。
A.1000
B.1095
C.1200
D.1300
某雙柱下條形基礎梁,由柱傳至基礎梁頂面的豎向力設計值分別為F1和F2。基礎梁尺寸及工程地質剖面如下圖所示。假定基礎梁為無限剛度,地基反力按直線分布。
已知中密中砂層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k=250kPa,試確定基底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最接近()kPa。提示:可假定基礎寬度bf<3m。
A.278
B.288
C.302
D.326
某雙柱下條形基礎梁,由柱傳至基礎梁頂面的豎向力設計值分別為F1和F2。基礎梁尺寸及工程地質剖面如下圖所示。假定基礎梁為無限剛度,地基反力按直線分布。
假定F1=1100kN,F(xiàn)2=900kN,右邊支座懸挑尺寸b=1000mm。若地基反力呈均勻(矩形)分布狀態(tài),則基礎梁左邊支座懸挑尺寸c應為()mm.
A.1100
B.1200
C.1300
D.1400
最新試題
《地基規(guī)范》附錄N給出了大面積地面荷載作用下地基附加沉降量計算,請給出一個例子說明。一個完整的示例如下:
《地基規(guī)范》199頁5.3.9條的條文說明中,給出了一個地基回彈變形計算算例,但是我總是讀不懂其計算過程,請指教。
確定地基變形計算深度zn最接近于()m。
《地基規(guī)范》公式(8.4.5-1)和公式(8.4.5-2)都是計算板厚的公式,區(qū)別在哪里?是不是雙向板時采用公式(8.4.5-2)?
《地基規(guī)范》圖8.5.17-2中,從圖上看,似乎按考慮45°角對h0進行取值更合適,為什么規(guī)范取為承臺外邊緣的有效高度?
《地基規(guī)范》4.2.5條指出用壓縮系數(shù)值α1-2劃分土的壓縮性,α1-2如何計算?
規(guī)范附錄K的第1個表格和第2個表格有何區(qū)別,應該如何使用?
相應于荷載效應標準組合時,該基礎底面處的平均壓力值pk為120kPa。試問,混凝土基礎高度H0的最低取值,不應小于下列何項數(shù)值?()
《地基規(guī)范》8.2.7條第3款的公式應如何理解?另外,在計算出彎矩后如何計算配筋數(shù)量Azs?
確定用于地基變形計算的基底中心附加壓力p0最接近于()k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