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B.做各國文化的弘揚者、建設者
C.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滿足服務對象的一切要求
D.積極主動地將每位服務對象發(fā)展成為志愿者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絲綢之路文化峰會涉及文化史學、文化人類學、地理學、攝影學、文學、考古學、歷史學、經濟地理學、邊疆史學、民族學、影像學等多個學科,集中了國內外最有代表性的權威名流,是一個以多元視角管窺絲綢之路的主題性文化盛會。文化盛會()
①充分利用了大眾傳媒,已成為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
②是文化傳播的途徑
③能傳遞知識、信息、觀念、情感和信仰等
④展示了中華文化的民族特色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每到春節(jié),我們貼對聯、拜年、吃餃子;提起西方的圣誕節(jié),我們會想到圣誕老人,想到圣誕樹下親朋好友互換禮物的美好場景;說起巴西的狂歡節(jié),我們又會聯想到狂歡的人群、鮮艷的服裝、奔放的舞蹈……由此可見()
①民族節(jié)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世界文化具有多樣性和豐富性
③透過傳統(tǒng)節(jié)日及習俗,我們可以領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韻味
④各民族傳統(tǒng)節(jié)日形式不同,但表達的情感和體現的風土人情相同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比爾·蓋茨曾說過:“不久的將來,你可以不必離開你的書桌,就可以辦公、學習,探索這個世界和它的各種文化,進行各種娛樂。”這說明()
①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使得文化傳播更為迅速
②因特網技術正在改變著人類文明的進程
③網絡等大眾傳媒將成為文化傳播的唯一手段
④網絡等大眾傳媒能夠最大程度地超越時空,顯示出文化傳遞、溝通、共享的強大功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侗族大歌是一種“眾低獨高”、復調式多聲部合唱方式的音樂,須由三人以上進行演唱。多聲部、無指揮、無伴奏是其主要特點。它的主要內容是歌唱自然、勞動、愛情以及人間友誼,是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一種和諧。侗族大歌的演唱內容、表現形式與侗族人的習俗、性格、心理以及生活環(huán)境息息相關,是對侗族歷史的真實記錄。這表明侗族大歌()
①是侗族文化的表現形式
②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③源于侗族人民的聰明智慧
④是文化多樣性的具體體現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中國巨大的發(fā)展?jié)摿π纬闪巳?ldquo;漢語熱”現象,而遍布世界五大洲的孔子學院,更是讓中國的語言文化在全世界煥發(fā)出生機。這說明()
①文化交流能夠增強文化影響力
②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教育是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最新試題
飛天夢想、千年夙愿。經過幾代航天科研人員努力和奮斗,中國航天的傳奇還在續(xù)寫: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實行“三步走戰(zhàn)略”:第一步是發(fā)射無人和載人飛船,第一步的任務已經完成;第二步是繼續(xù)突破載人航天的基本技術,發(fā)射神六、神七標志著中國實施載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步計劃;第三步建立永久性的空間試驗室。作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中第二步的重要一環(huán),2011年9月29日升空的天宮一號和將于11月升空的“神八”則要首度驗證中國人自己的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由于中國航天人根據我國實際情況,積極探索和掌握探索太空前沿技術,目前我國航天事業(yè)穩(wěn)步發(fā)展前進,基本上沒有走彎路。結合材料用唯物辯證法的發(fā)展觀分析我國航天事業(yè)所取得的成就。
孔子學院被譽為21世紀傳播中華文化的“新絲綢之路”。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學院在韓國成立,至2011年11月,全球已有105個國家和地區(qū),建立了350多所孔子學院和500個孔子學堂,全球學習漢語的外國人已達1億人。目前還有76個國家的400多個機構強烈要求申辦孔子學院??鬃訉W院如雨后春筍一般在世界各地生根發(fā)芽。運用文化生活知識,說明為什么孔子學院能夠如雨后春筍一般在世界各地生根發(fā)芽?
材料:據調查,目前社會低俗文化泛濫對我們的校園文化建設產生污染,如在學生中,星座文化、口袋書等十分流行,以消費歐美、日韓文化產品為時尚,而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產品不屑一顧。在調查中,還發(fā)現少數同學熱衷于過洋節(jié)日,而對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不屑一顧。運用所學文化生活的知識,分析說明我們應如何對待傳統(tǒng)文化和外來文化。
3月11日,美國政府在華盛頓舉行儀式,向中國歸還十余件珍貴文物。這些文物全部為美國國土安全部于2010年收繳,其中包括隋代陶馬、唐代馬雕像、北魏時期陶馬、宋代觀音頭部雕像、北齊石灰?guī)r佛像、清代瓷瓶和明代石質墻頂飾帶。運用所學文化生活知識,分析中美兩國加強合作,打擊文物走私的原因及其目的。
2011年10月,由教育部研制的“漢語能力測試”率先在上海、江蘇等地試水。據稱,此舉旨在遏止國人提筆忘字、滿口洋文、淡漠漢語的現象,復興傳承數千年的母語文化。漢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活語言,漢字又是世界上僅存的象形文字,推出“漢語能力測試”不啻為中國人復興母語的新嘗試。在現階段,西方文化在不經意間左右著我們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精神和行為理念,我們的母語及母語文化處于邊緣狀態(tài);重應試教育而輕母語能力培養(yǎng),導致學生母語修養(yǎng)的缺失。有的人連母語文章都寫不通順,母語的工具——漢字都寫不準確,何以談母語的文化傳承呢?輿論認為,在全球化浪潮洶涌的今天,僅此一項考試不足以擔當此重任。惟有發(fā)掘漢字乃至漢語的深層文化內涵,致其熠熠生輝,母語才具備足夠的傳播力、影響力和感染力。結合材料,運用“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有關知識,說明如何復興母語文化及其原因。
當前。我國文化“走出去”的行動不斷加強,但還存在較多問題。如某些國產電影因缺乏想象力、制作工藝粗糙、營銷手段落后等,在國際電影界備受冷落。但文化“走出去”也不乏成功的例子,如中國交響樂團在德國演奏了改編制作的交響京劇《貴妃醉酒》,以德國人喜愛的形式充分展現了中國京劇的魅力。因此,文化要“走出去”,更應“走進去”。結合材料,運用文化交流與文化創(chuàng)新的相關知識,談談對中國文化要“走出去”、更應“走進去”的認識。
結合材料二,從辯證法角度分析“只要是政府的決定,我們都堅決支持”觀點的思維缺陷。
2011年3月30日晚,一部反映中國石油工人無私奉獻、攻堅克難的新編京劇《魂系油氣田》在成都西南劇院首演,2個小時的精彩演出讓觀眾深受感動,演出獲得巨大成功。18世紀下半葉,經徽戲、秦腔、漢調的合流,并借鑒吸收昆曲、京腔之長而形成了京劇。20世紀初,受西方民主和自由思想的影響,京劇創(chuàng)作進入輝煌時期,并成為新文化運動中的一股重要力量。2008年2月,教育部修訂的《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中增加了有關京劇教學的內容,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具體情況,將15首京劇唱段安排在一至九年級,并在試點的基礎上逐步在全國推開。運用文化生活知識,分析京劇的發(fā)展與推廣給我們的啟示。
2010年世界博覽會在上海舉辦。某校高二(1)班同學以“走進博覽、聚焦安徽”為主題開展探究活動。同學們通過查閱、上網等途徑收集資料,組織課堂討論,發(fā)表看法:甲同學:上海世博會是文化世博。中國館的建筑設計凸顯漢字、京劇、中國紅和水墨畫等中國元素,整體布局體現了中華文化悠久的“和諧”思想;國家館館內用高科技手段向觀眾展現古代四大發(fā)明、《清明上河圖》等中華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華;安徽館以徽派建筑標志性元素“馬頭墻、小青瓦”為外墻裝飾,館內通過徽劇、黃梅戲、鳳陽花鼓等民間藝術的展示,讓觀眾領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質感。請你結合甲同學的發(fā)言,分析說明其中蘊含的中華文化特征。
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針對文化的多樣性指出: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請運用文化多樣性知識分析這一觀點所包含的文化生活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