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項選擇題《詩經(jīng)》中的“采薇”篇選自()。

A.《大雁》
B.《周頌》
C.《小雅》
D.《陳風(fēng)》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1.問答題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諫太宗十思疏
魏徴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源泉;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豈其取之易守之難乎?蓋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刑,震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游則思三驅(qū)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以怒而濫刑。總此十思,宏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勞神苦思,代百司之職役哉!

用自己的話概述魏徴在文中所陳述的主要觀點。
2.問答題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諫太宗十思疏
魏徴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源泉;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豈其取之易守之難乎?蓋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刑,震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游則思三驅(qū)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以怒而濫刑。總此十思,宏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勞神苦思,代百司之職役哉!

本文采用了什么論證方法?用這種論證方法有什么好處?
3.問答題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諫太宗十思疏
魏徴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源泉;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豈其取之易守之難乎?蓋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刑,震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游則思三驅(qū)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以怒而濫刑??偞耸?,宏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勞神苦思,代百司之職役哉!

文中運用了哪幾種修辭方法?
4.問答題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讀書苦樂
楊絳
讀書專研學(xué)問,當然得下苦功夫。為應(yīng)考試、為寫論文、為求學(xué)位,大概都得苦讀。陶淵明好讀書。如果他生于當今世上,要去考大學(xué),或考研究院,或考什么“托福兒”,難免會有些困難吧?我只愁他政治經(jīng)濟學(xué)不能及格呢,這還不是因為他“不求甚解”。
我曾挨過幾下“棍子”,說我讀書“追求精神享受”。我當時只好低頭認罪。我也承認自己確實不是苦讀。不過,“樂在其中”并不等于追求享受。這話可為知者言,不足為外人道也。
我覺得讀書好比串門兒——“隱身”的串門兒。要參見欽佩的老師或拜謁有名的學(xué)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見,也不怕攪攏主人。翻開書面就闖進大門,翻過幾頁書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經(jīng)常去,時刻去,如果不得要領(lǐng),還可以不辭而別,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對質(zhì)。不問我們要拜見的主人住在國內(nèi)國外,不問他屬于現(xiàn)代古代,不問他什么專業(yè),不問他講正經(jīng)大道理或聊天說笑,都可以挨近前去聽個足夠。我們可以恭恭敬敬旁聽孔門弟子追述夫子遺言,也不妨淘氣地問“言必稱‘亦曰仁義而矣’的孟夫子”,他如果生在我們同一時代,會不會是一位馬列主義老先生呀?我們可以在蘇格拉底臨刑前守在他身邊,聽他和一伙朋友談話;也可以對斯多葛派伊匹克悌忒斯(Epictetus)的《金玉良言》思考懷疑。我們可以傾聽前朝列代的遺聞趣事,也可以領(lǐng)教當代最奧妙的創(chuàng)新理論或有意驚人的故作高論。反正話不投機或言不入耳,不妨抽身退場,甚至砰一下推上大門——就是說,拍地合上書面——誰也不會嗔怪。這是書以外的世界里難得的自由!
壺公懸掛的一把壺里,別有天地日月。每一本書——不論小說、戲劇、傳記、游記、日記,以至散文詩詞,都別有天地,別有星辰日月,而且還有生存其間的人物。我們很不必巴巴地趕赴某地,花錢買門票去看那些仿造的贗品或“栩栩如生”的替身,只要翻開一頁書,走入真境,遇見真人,就可以親親切切地觀賞一番。
說什么“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我們連腳底下地球的那一面都看得見,而且頃刻可到。盡管古人把書說成“浩如煙海”,書的世界卻是真正的“天涯若比鄰”,這話絕不是唯心的比擬。世界再大也沒有阻隔。佛說“三千大千世界”,可算大極了。書的境地呢,“現(xiàn)在界”還加上“過去界”,也帶上“未來界”,實在是包羅萬象,貫通三界。而我們卻可以足不出戶,在這里隨意閱歷,隨時拜師求教。誰說讀書人目光短淺,不通人情,不關(guān)心世事呢!這里可得到豐富的經(jīng)歷,可認識各時各地、多種多樣的人。經(jīng)常在書里串門兒,至少也可以脫去幾分愚昧,多長幾個心眼兒吧?我們看到道貌岸然、滿口豪言壯語的大人先生,不必氣餒膽怯,因為他們本人家里盡管沒開放門戶,沒讓人闖入,他們的親友家我們總到過,認識他們虛架子后面的真嘴臉。。一次我乘汽車馳過巴黎塞納河上宏偉的大橋,我看到了棲息在大橋底下那群撿垃圾為生、蓋報紙取暖的窮苦人。不是我眼睛能拐彎兒,只是因為我曾到那個地帶去串過門兒啊。
可惜我們“串門”時“隱”而猶存的“身”畢竟只是凡胎俗骨。我們沒有如來佛的慧眼,把人世間幾千年積累的智慧一覽無余,只好時刻記住莊子“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的名言。我們只是朝生暮死的蟲豸,鉆入書中世界,這邊爬爬,那邊停停,有時遇到心儀的人,聽到愜意的話,或者對心上懸掛的問題偶有所得,就好比開了心竅,樂以忘言。這個“樂”和“追求享受”該不是一回事吧?

為什么說作者“樂在其中”比不等于“追求享受”?
5.問答題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讀書苦樂
楊絳
讀書專研學(xué)問,當然得下苦功夫。為應(yīng)考試、為寫論文、為求學(xué)位,大概都得苦讀。陶淵明好讀書。如果他生于當今世上,要去考大學(xué),或考研究院,或考什么“托福兒”,難免會有些困難吧?我只愁他政治經(jīng)濟學(xué)不能及格呢,這還不是因為他“不求甚解”。
我曾挨過幾下“棍子”,說我讀書“追求精神享受”。我當時只好低頭認罪。我也承認自己確實不是苦讀。不過,“樂在其中”并不等于追求享受。這話可為知者言,不足為外人道也。
我覺得讀書好比串門兒——“隱身”的串門兒。要參見欽佩的老師或拜謁有名的學(xué)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見,也不怕攪攏主人。翻開書面就闖進大門,翻過幾頁書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經(jīng)常去,時刻去,如果不得要領(lǐng),還可以不辭而別,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對質(zhì)。不問我們要拜見的主人住在國內(nèi)國外,不問他屬于現(xiàn)代古代,不問他什么專業(yè),不問他講正經(jīng)大道理或聊天說笑,都可以挨近前去聽個足夠。我們可以恭恭敬敬旁聽孔門弟子追述夫子遺言,也不妨淘氣地問“言必稱‘亦曰仁義而矣’的孟夫子”,他如果生在我們同一時代,會不會是一位馬列主義老先生呀?我們可以在蘇格拉底臨刑前守在他身邊,聽他和一伙朋友談話;也可以對斯多葛派伊匹克悌忒斯(Epictetus)的《金玉良言》思考懷疑。我們可以傾聽前朝列代的遺聞趣事,也可以領(lǐng)教當代最奧妙的創(chuàng)新理論或有意驚人的故作高論。反正話不投機或言不入耳,不妨抽身退場,甚至砰一下推上大門——就是說,拍地合上書面——誰也不會嗔怪。這是書以外的世界里難得的自由!
壺公懸掛的一把壺里,別有天地日月。每一本書——不論小說、戲劇、傳記、游記、日記,以至散文詩詞,都別有天地,別有星辰日月,而且還有生存其間的人物。我們很不必巴巴地趕赴某地,花錢買門票去看那些仿造的贗品或“栩栩如生”的替身,只要翻開一頁書,走入真境,遇見真人,就可以親親切切地觀賞一番。
說什么“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我們連腳底下地球的那一面都看得見,而且頃刻可到。盡管古人把書說成“浩如煙海”,書的世界卻是真正的“天涯若比鄰”,這話絕不是唯心的比擬。世界再大也沒有阻隔。佛說“三千大千世界”,可算大極了。書的境地呢,“現(xiàn)在界”還加上“過去界”,也帶上“未來界”,實在是包羅萬象,貫通三界。而我們卻可以足不出戶,在這里隨意閱歷,隨時拜師求教。誰說讀書人目光短淺,不通人情,不關(guān)心世事呢!這里可得到豐富的經(jīng)歷,可認識各時各地、多種多樣的人。經(jīng)常在書里串門兒,至少也可以脫去幾分愚昧,多長幾個心眼兒吧?我們看到道貌岸然、滿口豪言壯語的大人先生,不必氣餒膽怯,因為他們本人家里盡管沒開放門戶,沒讓人闖入,他們的親友家我們總到過,認識他們虛架子后面的真嘴臉。。一次我乘汽車馳過巴黎塞納河上宏偉的大橋,我看到了棲息在大橋底下那群撿垃圾為生、蓋報紙取暖的窮苦人。不是我眼睛能拐彎兒,只是因為我曾到那個地帶去串過門兒啊。
可惜我們“串門”時“隱”而猶存的“身”畢竟只是凡胎俗骨。我們沒有如來佛的慧眼,把人世間幾千年積累的智慧一覽無余,只好時刻記住莊子“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的名言。我們只是朝生暮死的蟲豸,鉆入書中世界,這邊爬爬,那邊停停,有時遇到心儀的人,聽到愜意的話,或者對心上懸掛的問題偶有所得,就好比開了心竅,樂以忘言。這個“樂”和“追求享受”該不是一回事吧?

如何理解劃線部分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