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項選擇題一組砂漿試件立方體抗壓強度的計算方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限定條件下,以六個試件測值(Mpa)的算術平均值作為該組試件的抗壓強度值;
B、限定條件是:一組六個試件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與平均值的差皆不超過20%;
C、限定條件是:一組六個試件的最大值或最小值與平均值的差不超過15%;
D、限定條件下,以中間四個試件的平均值作為該組試件的抗壓強度值。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1.多項選擇題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工作性的要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滿足工程施工對黏聚性的要求;
B、滿足工程施工對保水性的要求;
C、滿足工程施工對流動性的要求;
D、滿足施工的其它要求。

2.多項選擇題混凝土強度的檢驗評定一個驗收批的組成方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強度等級相同、齡期相同;
B、生產(chǎn)工藝條件相同;
C、配合比基本相同;
D、對施工現(xiàn)場的現(xiàn)澆混凝土,應按單位工程的驗收項目劃分驗收批。

3.多項選擇題簡述混凝土拌合物的取樣方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同一組混凝土拌合物的取樣應從同一盤混凝土或同一車混凝土中取樣。
B、同一組混凝土拌合物的取樣應從不同盤混凝土或不同車混凝土中取樣。
C、取樣量應多于試驗所需量的1.5倍,且宜不小于20L。
D、混凝土拌合物的取樣應具有代表性,宜采用多次采樣的方法。

4.多項選擇題關于混凝土立方體抗壓強度評定方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方差已知統(tǒng)計方法
B、方差未知統(tǒng)計方法
C、非統(tǒng)計方法
D、方差未知時,B和C任選一種

5.多項選擇題觀察坍落后的混凝土試體的黏聚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黏聚性的檢查方法試用搗棒在已坍落的混凝土錐體側面輕輕敲打;
B、黏聚性的檢查方法試用搗棒在已坍落的混凝土錐體頂面輕輕敲打;
C、如果錐體逐漸下沉,則表示黏聚性良好;
D、如果錐體倒塌、部分崩裂或出現(xiàn)離析現(xiàn)象,則表示黏聚性不好。

6.多項選擇題檢測坍落擴展度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當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大于200mm時,檢測坍落擴展度值;
B、用鋼尺測量混凝土擴展后最終的最大直徑和最小直徑;
C、在這兩個直徑之差小于50mm的條件下,用其算術平均值作為坍落擴展度值;否則,此次試驗無效;
D、在這兩個直徑之差大于50mm的條件下,此次試驗無效。

7.多項選擇題觀察坍落后的混凝土試體的保水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保水性以混凝土拌合物析出水的程度來評定;
B、保水性以混凝土拌合物稀漿析出的程度來評定;
C、坍落度筒提起后如有較多的稀漿從底部析出,錐體部分的混凝土也因失漿而骨料外露,則表明此混凝土拌合物的保水性能不好;
D、如坍落度筒提起后無稀漿或僅有少量稀漿自底部析出,則表示此混凝土拌合物保水性良好。

8.多項選擇題依據(jù)《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試驗方法標準》GB50080-2002進行含氣量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進行拌合物含氣量測定之前,應先測定拌合物所用骨料的含氣量;
B、進行骨料含氣量測定,應重復測定二次;
C、若二次壓力的相對誤差小于0.2%時,則取二次的算術平均值,按壓力與含氣量關系曲線查得骨料得含氣量(精確0.1%);
D、若前二次壓力的相對誤差超過規(guī)定偏差,則應進行第三次試驗。第三次試驗測得壓力值與前二次中較接近一個值得相對誤差不大于0.2%時,則取此二值得算術平均值。當大于0.2%時,則此次試驗無效,應重做。

9.多項選擇題依據(jù)《普通混凝土長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試驗方法》GBJ82-1985,關于慢凍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如無特殊要求,試件應在28天齡期時進行凍融試驗。
B、試驗前1天應把凍融試件從養(yǎng)護地點取出,進行外觀檢查,隨后放在15~20℃水中浸泡,浸泡時水面至少應高出試件頂面20毫米,凍融試件浸泡1天后進行凍融試驗。
B、試驗前4天應把凍融試件從養(yǎng)護地點取出,進行外觀檢查,隨后放在15~20℃水中浸泡,浸泡時水面至少應高出試件頂面20毫米,凍融試件浸泡4天后進行凍融試驗。
D、對比試件則應保留在標準養(yǎng)護室內(nèi),直到完成凍融循環(huán)后,與抗凍試件同時試壓。

10.多項選擇題冬期澆筑的混凝土,其受凍臨界強度應符合下列哪些規(guī)定:()

A、普通混凝土采用硅酸鹽水泥或普通硅酸鹽水泥配制時,應為設計的混凝土強度標準值的30%。
B、采用礦渣硅酸鹽水泥配制的混凝土,應為設計的混凝土強度標準值的40%
C、采用礦渣硅酸鹽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10及以下時,不得小于5.0N/mm2。
D、摻用防凍劑的混凝土,當室外最低氣溫不低于-15℃時不得小于4.0N/mm2,當室外最低氣溫不低于-30℃時不得小于5.0N/m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