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給人類社會造成了巨大的災難
B.促進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覺醒
C.直接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
D.徹底結束了列強瓜分世界的歷史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交戰(zhàn)雙方主要是帝國主義國家
B.英德矛盾是帝國主義國家間主要矛盾
C.主要交戰(zhàn)國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即列強的掠奪和侵略
D.后起的資本主義國家要壓倒老牌資本主義國家
A.美國的獨立戰(zhàn)爭
B.美國的南北戰(zhàn)爭
C.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
D.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
A.薩拉熱窩
B.凡爾登
C.莫斯科
D.斯大林格勒
A.來克星頓槍聲
B.凡爾登戰(zhàn)役
C.薩拉熱窩事件
D.九一八事變
A.組成三國同盟
B.建立三國協約
C.簽署《九國公約》
D.實施馬歇爾計劃
最新試題
1999年G20(20國集團)應運而生,囊括了七國集團、歐盟以及發(fā)展中國家。G20經濟量占世界經濟總量的85%,它既是一個推動國際金融體制改革、促進發(fā)達國家與新興經濟體對話的非正式論壇,又是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大聯盟。由此可知()
1991年蘇聯解體,給我們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帶來最重要的啟示是()
下圖為《西方主要國家婦女獲得選舉權時間表》,據此,可以推斷()
蘇聯歷史上的赫魯曉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爾巴喬夫改革共同針對的是()
20世紀四五十年代,北約15個國家的近600萬兵力和華約8個國家的600萬兵力,開始處于戰(zhàn)略對峙狀態(tài)。美國的1626枚戰(zhàn)略導彈和蘇聯的1910枚戰(zhàn)略導彈,處于待機“按電鈕”之勢。材料表明北約、華約成立的目的是()
拉美各國的外交政策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意識形態(tài)一直很濃。70年代,他們承認國際關系中的多種意識形態(tài),主張不同社會政治制度國家和平共處,開展“多元外交”。這一變化()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以來,運輸技術不斷創(chuàng)新,人和貨物借助快捷便利的交通工具在世界各地之間流動。同時,信息技術的興起把世界更緊密地連接在一起。材料說明()
對于發(fā)展中國家來說,經濟全球化是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它的支持者認為,這種新的經濟形式是發(fā)展中國家走向繁榮的唯一道路。對它的批評者來說,全球經濟是難以駕馭的力量,這種力量使非常少的人獲益而使許多人貧窮。這說明,經濟全球化()
《現代的歷程》一書中描述了“一件襯衫的誕生”:制作襯衣的棉花生長在印度,棉花的種子來自美國,棉線中的人造纖維來自葡萄牙,染料則來自6個國家,領口內襯來自巴西,剪裁機器來自德國,最后的制作在馬來西亞完成。材料表明當今世界的基本特征是()
為抵抗侵略,實現民族獨立,二戰(zhàn)后拉丁美洲人民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下列歷史事件符合這一表述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