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國家旅游局推出“中華文化游”主題旅游年活動,主要圍繞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和多元化民族文化,將中國的旅游資源推向世界。這一活動有利于()
①擴大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②豐富中國傳統(tǒng)文化基本內涵
③增強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
④促進中外文化的交流與借鑒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印刷媒體的推廣
B.文字的發(fā)明
C.廣播的出現
D.電子網絡的推廣
A.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B.要保護文化遺產
C.要堅持世界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
D.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
郵票設計家別出心裁地將算盤的橫梁與計算機的線路相互融合,既表達了歷史的沿革,又表現了古老與新生的并存。這啟示我們()
①創(chuàng)造聯系應超越社會歷史條件
②事物之間聯系是具體的多樣的
③人為事物的聯系具有主觀特性
④辯證否定是聯系和發(fā)展的環(huán)節(ji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72年,澳大利亞為紀念第十屆國際會計師會議的召開,發(fā)行了一枚郵票(如圖),把算盤與西方發(fā)明的計算機的電路板作為主圖,可謂頗具匠心。這一創(chuàng)意主要是基于()
A.不同民族文化有著共性和普遍規(guī)律
B.不同民族文化遵循共同的發(fā)展模式
C.不同民族文化在交流和借鑒中趨同
D.不同民族文化有著完全不同的色彩
A.中華文化推陳出新,批判繼承
B.中華文化兼收并蓄,求同存異
C.中華文化喜聞樂見,催人奮進
D.中華文化獨樹一幟,獨領風騷
最新試題
結合材料,運用聯系的觀點,分析該景泰藍工藝畫畫師成功的理論依據。
結合文化交流的有關知識,說明舉辦世界園藝博覽會的意義。
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掃墓、踏青、折柳、沐浴、吟詠等,體現了清明節(jié)緬懷、感恩和親近自然的文化傳統(tǒng)。近年來,網上祭奠、家庭追思、獻花遙祭等,為清明祭掃添增了新的表現形式;人文紀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覽等,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時代內涵。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生活》的有關知識,分析文化創(chuàng)新的途徑。
小吳考進某大學學習設計專業(yè)后,客觀分析了自己的情況:一方面基礎知識扎實、能吃苦耐勞,另一方面缺少社會經驗、家境貧困。據此,他制定了大學四年的發(fā)展規(guī)劃:利用業(yè)余時間勤工助學,既能解決學習生活費用,又為將來就業(yè)積累經驗。一家以生產出口文化產品的企業(yè)征集改良產品的“金點子”,小吳經過調查研究,為該企業(yè)提供了以下建議:一是在產品中注入中國文化元素;二是改進產品的外觀設計,使產品適應進口國民族的傳統(tǒng)習俗;三是通過互聯網宣傳產品。小吳的建議為這家出口企業(yè)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他也因此獲得了豐厚報酬。閱讀材料,請你分析小吳的“金點子”所體現的文化生活道理。
3月11日,美國政府在華盛頓舉行儀式,向中國歸還十余件珍貴文物。這些文物全部為美國國土安全部于2010年收繳,其中包括隋代陶馬、唐代馬雕像、北魏時期陶馬、宋代觀音頭部雕像、北齊石灰?guī)r佛像、清代瓷瓶和明代石質墻頂飾帶。運用所學文化生活知識,分析中美兩國加強合作,打擊文物走私的原因及其目的。
結合這三十五年來改革開放的成功實踐,運用生活與哲學知識談談我國當前如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2012年10月18日,第十四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jié)開幕。吸引世界近2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演出團體、200多個國際文化機構、舉辦3000多場活動、預計惠及450余萬人次觀眾的這一藝術節(jié),已成為影響深遠的國際文化交流盛會,亦是一座面向世界展示中國風格、中國精神、中國氣魄的“中國舞臺”。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jié)組委會主任、文化部部長蔡武說:“上海國際藝術節(jié)正在以海納百川的胸懷積極推進中外藝術合作和交流,讓中華文化走向世界?!边\用《文化生活》的有關知識,說明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依據。
2011年10月,由教育部研制的“漢語能力測試”率先在上海、江蘇等地試水。據稱,此舉旨在遏止國人提筆忘字、滿口洋文、淡漠漢語的現象,復興傳承數千年的母語文化。漢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活語言,漢字又是世界上僅存的象形文字,推出“漢語能力測試”不啻為中國人復興母語的新嘗試。在現階段,西方文化在不經意間左右著我們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精神和行為理念,我們的母語及母語文化處于邊緣狀態(tài);重應試教育而輕母語能力培養(yǎng),導致學生母語修養(yǎng)的缺失。有的人連母語文章都寫不通順,母語的工具——漢字都寫不準確,何以談母語的文化傳承呢?輿論認為,在全球化浪潮洶涌的今天,僅此一項考試不足以擔當此重任。惟有發(fā)掘漢字乃至漢語的深層文化內涵,致其熠熠生輝,母語才具備足夠的傳播力、影響力和感染力。結合材料,運用“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有關知識,說明如何復興母語文化及其原因。
加強自主品牌的培育和發(fā)展,是中國經濟創(chuàng)新驅動的內在要求。當前,一些外國用戶在接受中國品牌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困難和障礙。有人認為,語言、品牌等文化因素難以為外國用戶所理解和認同是一個重要原因。運用“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的知識,說明應該如何增進外國用戶對中國品牌的理解和認同。
2011年3月30日晚,一部反映中國石油工人無私奉獻、攻堅克難的新編京劇《魂系油氣田》在成都西南劇院首演,2個小時的精彩演出讓觀眾深受感動,演出獲得巨大成功。18世紀下半葉,經徽戲、秦腔、漢調的合流,并借鑒吸收昆曲、京腔之長而形成了京劇。20世紀初,受西方民主和自由思想的影響,京劇創(chuàng)作進入輝煌時期,并成為新文化運動中的一股重要力量。2008年2月,教育部修訂的《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中增加了有關京劇教學的內容,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具體情況,將15首京劇唱段安排在一至九年級,并在試點的基礎上逐步在全國推開。運用文化生活知識,分析京劇的發(fā)展與推廣給我們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