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電子
B、原子核
C、中子
D、原子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葡萄干蛋糕模型
B、有核行星系模型
C、量子化軌道模型
A、電子、中子、原子核、質子
B、原子核、電子、中子、質子
C、電子、原子核、質子、中子
D、原子核、電子、質子、中子
A、波恩
B、薛定諤
C、海森堡
D、德布羅意
A、“端,體之無厚,而最前者也”
B、“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
C、“至小無內(nèi),謂之小一”
A、光
B、電子
C、原子
D、物質
最新試題
巴登還與肖克利、布拉坦合作在半導體材料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成就,發(fā)明了()
愛因斯坦相對論認為,對于任何慣性系,自由空間中的光速不變。
粒子世界的小尺度領域的探索是本世紀物理學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現(xiàn)代自然科學的另一個重要方向是研究大尺度層次的物理現(xiàn)象,從而形成了以反映夸克—()—()—()—凝聚態(tài)(固體和流體)—地球和其他天體—星系和整個宇宙為內(nèi)容的完整的物理學體系。
電子、X射線和放射性現(xiàn)象,這三大發(fā)現(xiàn)是19世紀末物理學的重要成就。在此基礎上,20世紀初產(chǎn)生了()。
地球上只有六大板塊,分別是(),美洲板塊和南極洲板塊。這六大板塊只有太平洋板塊是大洋板塊,剩下的既有大陸也有大洋板塊。各板塊是運動的,尤其是水平運動。
(1936-1939)有三個科學家,分別用中子轟擊鈾,實現(xiàn)了核裂變,放出大量能量。其中有:()
二十世紀產(chǎn)生的三大方法論,是現(xiàn)代科學技術整體化的顯著標志。這些學科所提出的整體性原則、最優(yōu)化原則、反饋原則,這些學科所提供的方法,對各門科學技術具有普遍的方法論意義。這三大方法論為:()
DNA是攜帶遺傳信息載體。
英國人盧瑟福在1911年經(jīng)過實驗,得出結論:原子中有一個非常非常小的核,它集中了原子()的質量。他提出了原子有核模型---行星模型。
1930年—1932年間,發(fā)明了能夠獲得()的回旋加速器、靜電加速器和高壓倍加器,為核物理研究提供了強有力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