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912年
B.1924年
C.1927年
D.1928年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1905年
B.1912年
C.1924年
D.1927年
A.蘇聯(lián)
B.日本
C.德國
D.美國
A.1926-1927
B.1936-1937
C.1944-1946
D.1948-1949
A.革命黨
B.立憲派
C.北洋軍閥
D.維新派
A.梁漱溟
B.周恩來
C.羅隆基
D.馬歇爾
最新試題
《新青年》創(chuàng)刊時即大力提倡民主與科學,但其后十余年間所發(fā)表的專門論述民主與科學的文章并不多。盡管如此,“民主”與“科學”仍然被認為是新文化運動的兩大基本口號。這主要因為民主與科學是()。
圖3人物在新文化運動中有何貢獻?
新文化運動時期,魯迅在文章中寫道:“茍有阻礙這前途者,無論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墳》《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圖,金人玉佛,祖?zhèn)魍枭ⅲ刂聘嗟?,全都踏倒他。”這表明魯迅在當時()。
1934年,國民黨的一位高官批判某歷史事件時說:“大部分均系破壞工作,以致吾國固有之文化摧毀無余”。他批判的是()。
簡要分析這些報刊在當時分別起了什么作用。
新文化運動曾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號,其實質(zhì)是針對()。
如下圖,《新青年》雜志的封面上印著“LA Jeunesse”。這是法語“青年”的意思。人們經(jīng)常用副題“LA Jeunesse”來稱呼《新青年》。這個副題的選擇不是偶然的,而是因為()。
李大釗為什么說“孔子是歷代專制之護符”?魯迅為什么說孔教是“吃人的禮教”?
任何一種思想的傳播無不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發(fā)生,任何一種思想理論在其傳播過程中無不烙上了主體性選擇的烙印。在中國,最早選擇馬克思主義的“主體性”因素主要是()。
材料二是毛澤東針對哪一歷史事件進行的評價?概括毛澤東這段話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