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題

【案例分析題】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自從德國打了敗仗,“公理戰(zhàn)勝強權”,這句話幾乎成了人人的口頭禪。……德國倚仗著他的學問好,兵力強,專門侵害各國的平等自由,如今他打得大敗,稍微懂得點公理的協約國,居然打勝了。這就叫做“公理戰(zhàn)勝強權”。——《獨秀文存》
(1)材料一中,陳獨秀評論的是哪一重大歷史事件?為什么中國人非常關注這一事件?
材料二:1918年11月,北京大學舉行集會。胡適在演講中說:“這一次協商國所以能大勝,全靠美國的幫助。美國所以加入戰(zhàn)國,全是因為要尋一個‘解決武力’的辦法。”“如今且說美大總統(tǒng)所主張,協商各國所同聲贊成的‘解決武力’的辦法……”——彭明《五四運動史》
(2)材料二中的“協商國”主要指哪些國家?胡適為什么說“協商國所以能大勝,全靠美國的幫助”?美國提出了怎樣的“解決武力”的辦法?
材料三:在北京大學1918年11月所組織的演講中,李大釗說:“我老老實實講一句話,這回戰(zhàn)勝的,不是聯合國的武力,是世界人類的新精神。不是那一國的軍閥或資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這新紀元的世界改造,就是這樣開始。資本主義就是這樣失敗,勞工主義就是這樣戰(zhàn)勝。”——《北京大學日刊》1918年12月6日
(3)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演講中提到的“新紀元的世界改造”指的是什么?演講反映中國思想界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4)綜合上述材料,分別概括陳獨秀、胡適、李大釗的觀點,并分析當時的國內背景。

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因為中國是一戰(zhàn)的戰(zhàn)勝國。
(2)英、法等國。戰(zhàn)爭前期美國向協約國提供了大量物資;美國參戰(zhàn)...
題目列表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