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全球通史》的作者塔夫里阿諾斯在其著作中說:“1500年以前,人類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絕的地區(qū)中……直到1500年前后,各種簇集團之間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人類社會的發(fā)展才開始從分散走向整體。
材料二:在上古、古代和中世紀,世界上只有區(qū)域性大國,而沒有全球性大國……西方世界興起后,葡萄牙、西班牙和荷蘭先后成為大國,擔后來降為二流國家。
————《大國的崛起》
材料三:考古材料證明,玉米最早是在美洲培育出的。哥倫布將這種“奇異的谷物”帶回歐洲后,在全世界得到迅速傳播,成為世界三大谷物之一。到16世紀中葉,玉米被引入佛得角和西非,17世紀80年代在黃金海岸和達荷美之間的地區(qū)得到廣泛種植,17世紀末18世紀初傳入南歐地區(qū)。16世紀中葉玉米傳入中國,清嘉慶年間大面積種植,到鴉片戰(zhàn)爭前已在中國大部分地區(qū)引種而居雜糧之首。玉米等作物的引進與大面積種植,大大緩解了18世紀中葉到19世紀中葉中國因人口大幅度增長而帶來的巨大糧食壓力。
歷史學家評述玉米在世界傳播的意義時說:“其價值超過了所有的黃金”。(摘編自《通向現代世界的500年——哥倫布以來東西兩半球匯合的世界影響》)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麥哲倫
B.達伽馬
C.哥倫布
D.迪亞士
A.獵獲黑人奴隸,販往各殖民地從事繁重勞動
B.發(fā)展商業(yè)貿易,開始工業(yè)革命
C.開采金銀礦產,發(fā)展種植園經濟
D.大量購買瓷器、紡織品、茶葉、香料等貨物
新航路開辟引起的“商業(yè)革命”主要表現在()
①英、法、荷等國建立了一批享有特權的貿易公司
②世界各地經濟、文化交往的擴大
③商路和貿易中心發(fā)生了轉移
④以亞洲為中心的世界市場開始形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由印第安人最早培植,并在新航路開辟后傳入歐洲的經濟植物是()
①小麥
②甘蔗
③玉米
④馬鈴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A.“世界的發(fā)現和人的發(fā)現”
B.“開啟了可怕損失的歷史”
C.“開啟歐洲人擴張與征服的英雄歷史”
D.“大西洋變成了一座橋梁,一個啟程之地”
最新試題
18-19世紀的歐洲流行這樣的說法:“Steam叔叔是英國人”(Steam此處既是人名又是蒸汽機的意思)。英國率先興起工業(yè)革命的條件有哪些?這次工業(yè)革命對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發(fā)展又有何影響?第二次工業(yè)革命中哪些新的重大發(fā)明應用使世界變得越來越小、促使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四五百年以來的全球化使任何國家都受到強烈沖擊,20世紀90年代的中國是如何應對的?
依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分別回答西歐崛起和美國能主導世界的主要因素。
材料一新航路開辟航線圖中線路1、線路2的開辟者分別是誰?他們的活動給歐洲和亞非美洲分別帶來什么重大影響?新航路的開辟對世界市場有何影響?
當今世界已經進入后美國時代,你同意這個觀點嗎?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說明你的判斷。
依據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你如何評價義和團和清政府對新式交通工具所持態(tài)度?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近代以來中國交通近代化的趨勢如何?
結合兩次工業(yè)革命的影響論證材料二的觀點。
依據材料二分析,同陸上絲綢之路相比,海上絲綢之路有哪些相對突出的特點?有學者認為,在世界航海史上,歐洲新航路開辟的影響大于中國的絲綢之路。請結合史實說明該觀點的理由。
從國際貿易產生和發(fā)展的歷史考察,對外貿易政策可歸納為自由貿易政策和保護貿易政策兩大類型。下列有關兩種貿易政策的說法正確的是()
有學者認為,東西兩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匯合,加速了人類從傳統(tǒng)農耕文明向現代工業(yè)文明轉變的過程。推動東西文化圈大匯合的經濟根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