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釋放溶血磷脂酶
B.釋放嗜酸粒細胞陽離子蛋白
C.其有殺菌作用
D.釋放組胺酶
E.其有吞噬作用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慢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
B.環(huán)形鐵粒幼細胞難治性貧血
C.轉化中的原始細胞過多難治性貧血
D.原始細胞過多難治性貧血
E.難治性貧血
某男,50歲,腰背疼痛4月余,牙齦出血2周。查體:中度貧血貌,肝肋下1cm,脾肋下未捫及。實驗室檢查:血常規(guī)示Hb83g/L,WBC3.9×109/L,PLT51×109/L;尿常規(guī)示Pro(3+),ESR115mm/h,血鈣3.2mmol/L,免疫全套示IgG48g/L,IgA22g/L,尿本-周蛋白(-)。骨骼X線檢查:第1、3腰椎有楔形壓縮,多根肋骨有蟲蝕樣破壞。該病人最可能的診斷為()
A.再生障礙性貧血
B.骨轉移癌
C.多發(fā)性骨髓瘤
D.腎小球酸中毒
E.腎癌
A.胞體大,直徑20~90μm
B.胞核常為1個,染色質疏松
C.胞質豐富,瑞氏染色為紫藍色
D.胞質呈空泡狀或泡沫狀
E.常吞噬有紅細胞
A.出現(xiàn)于起病后1~2周,2~3周滴定度最高,一般持續(xù)3~6個月
B.出現(xiàn)于起病后2~3周,3~4周滴定度最高,一般持續(xù)3~6個月
C.出現(xiàn)于起病后1周內(nèi),1~2周滴定度最高,一般持續(xù)3~6個月
D.出現(xiàn)于起病后1~2周,2~3周滴定度最高,一般持續(xù)終身
E.出現(xiàn)于起病后1周內(nèi),2~3周滴定度最高,一般持續(xù)終身
A.外周血中異常單核細胞增多
B.是一種傳染性低的傳染病
C.病程有自限性
D.由EB病毒感染引起
E.不規(guī)則發(fā)熱、咽峽炎、肝脾淋巴結腫大為典型的臨床表現(xiàn)
A.淋巴細胞
B.嗜酸性粒細胞
C.嗜堿性粒細胞
D.紅細胞
E.單核細胞
A.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時含量增高
B.血清中溶菌酶大部分是淋巴細胞所釋放
C.嗜酸性分葉核粒細胞中溶菌酶含量較高
D.溶菌酶含量增高可見于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
E.尿溶菌酶增高可排除M5
A.胞體大,胞漿豐富
B.胞核小,多個,核偏位
C.胞質內(nèi)有洋蔥樣或蜘蛛網(wǎng)狀結構
D.胞質中含神經(jīng)鞘磷脂
E.有吞噬現(xiàn)象
A.中性粒細胞堿性磷酸酶積分常增加
B.淋巴樣組織細胞、單核樣組織細胞可增多
C.一次骨髓穿刺未找到異常組織細胞可排除惡性組織細胞病
D.多數(shù)患者骨髓有核細胞增生極度活躍
E.吞噬性組織細胞對診斷惡性組織細胞病具有特異性診斷價值
男性,64歲,因低熱、乏力3月余就診,兩側頸部可觸及多個蠶豆大小淋巴結,脾肋下2cm,RBC4.25×109/L.Hb134g/L,WBC19.1×109/L,白細胞分類:中性分葉核細胞15%、中性桿狀核細胞2%、淋巴細胞83%,PLT152×109/L。骨髓象:增生明顯活躍,以淋巴細胞系增生為主,幼淋細胞3%,淋巴細胞78%。該患者最可能的診斷為()
A.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B.急性粒細胞白血病
C.慢性粒細胞白血病
D.幼淋巴細胞白血病
E.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最新試題
如要判斷該病人的預后,可進一步做哪些實驗室檢查?
類脂質沉積病常累積下列哪些組織和器官()
本病例最可能的診斷?
診斷良性單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癥應排除多發(fā)性骨髓瘤,兩者的區(qū)別包括()
形態(tài)學檢查時見到Auer小體可以排除()
如要確診,還需做什么檢查?會出現(xiàn)什么結果?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特有的遺傳學標志有()
臨床上預后較差的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有()
患者,男性,63歲,自感體重明顯減輕,伴乏力明顯,食欲明顯減弱,并自己發(fā)現(xiàn)左上腹飽滿且捫及質地較硬的“包塊”,在門診就診。家族史:父母、兄弟及兒子均健康。體格檢查:患者神志清楚,心、肺檢查無異常。肝未觸及,脾肋下4cm、質韌、表面光滑、無觸痛,淺表淋巴結不大。實驗室檢查:血象:Hb95g/L,RBC3.0×1012/L,WBC101.2×109/L,PLT148×109/L,早幼粒細胞2%、中性中幼粒細胞27%、中性晚幼粒細胞17%中性桿狀核細胞12%、中性分葉核細胞33%、嗜酸性粒細胞2%、嗜堿性粒細胞3%,淋巴細胞4%。骨髓象:有核細胞增生明顯活躍,粒紅比例為26.9:1。以粒系增生為主占94%,中性中幼粒和晚幼粒及桿狀為主,可見原始粒細胞,嗜堿性和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紅系增生受抑。細胞化學染色:堿性磷酸酶陽性率0.05。染色體檢查:46XY,t(9,22)(q34:q11)生化檢查:各項指標均正常。根據(jù)以上病例,該患者最可能的診斷是什么?
臨床上將戈謝病分哪幾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