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題
【案例分析題】在《辛亥革命》這一課中“有關資產階級在革命中兩面性的體現(xiàn)”的難點講解,某位老師通過讓同學分析材料得出結論,以下是該老師在上本課時的教學片段:材料一:以梁啟超為首的改良派成為反清革命的堅決反對者,梁啟超曾公開表示:“刀加吾頸,槍指吾胸,吾敢日期期以為不可,期期以為不可也。”材料二:孫中山曾說:“革命不免于殺人流血固矣,然不革命則殺人流血之禍可以免乎?”材料三:辛亥革命成功之前,革命黨人發(fā)動了一系列起義:1906年蔡邵文、劉道一發(fā)動萍瀏醴起義.1907年5月22日發(fā)動潮州黃岡起義,1907年6月2日發(fā)動惠州七女湖起義,1907年12月20日發(fā)動鎮(zhèn)南關起義,1911年4月27日發(fā)動黃花崗起義,無一不是以失敗而終,但革命黨人沒有放棄直至辛亥革命成功。師:同學們通過以上三段材料自由討論以下兩個問題:(1)通過材料分組討論,簡單歸納辛亥革命的過程。(2)通過材料簡要總結資產階級具有兩面性的原因。請回答:
(1)結合設問,對該老師選取的材料做出評價。
(2)該老師在所設計的教學片段中運用了哪種教學方法?并談談運用這種教學方法應注意什么問題?
答案:
(1)該老師選取的材料不夠恰當,材料一說明的是資產階級改良派堅決反對武力推翻清政府,沒有體現(xiàn)出資產階級革命派的特點,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