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題

【案例分析題】在《辛亥革命》這一課中“有關資產階級在革命中兩面性的體現(xiàn)”的難點講解,某位老師通過讓同學分析材料得出結論,以下是該老師在上本課時的教學片段:材料一:以梁啟超為首的改良派成為反清革命的堅決反對者,梁啟超曾公開表示:“刀加吾頸,槍指吾胸,吾敢日期期以為不可,期期以為不可也。”材料二:孫中山曾說:“革命不免于殺人流血固矣,然不革命則殺人流血之禍可以免乎?”材料三:辛亥革命成功之前,革命黨人發(fā)動了一系列起義:1906年蔡邵文、劉道一發(fā)動萍瀏醴起義.1907年5月22日發(fā)動潮州黃岡起義,1907年6月2日發(fā)動惠州七女湖起義,1907年12月20日發(fā)動鎮(zhèn)南關起義,1911年4月27日發(fā)動黃花崗起義,無一不是以失敗而終,但革命黨人沒有放棄直至辛亥革命成功。師:同學們通過以上三段材料自由討論以下兩個問題:(1)通過材料分組討論,簡單歸納辛亥革命的過程。(2)通過材料簡要總結資產階級具有兩面性的原因。請回答:

(1)結合設問,對該老師選取的材料做出評價。
(2)該老師在所設計的教學片段中運用了哪種教學方法?并談談運用這種教學方法應注意什么問題?

答案: (1)該老師選取的材料不夠恰當,材料一說明的是資產階級改良派堅決反對武力推翻清政府,沒有體現(xiàn)出資產階級革命派的特點,學生...
題目列表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問答題

【案例分析題】下面是某初中教師在講授《科舉制的創(chuàng)立》一課時的教學片段:師:根據(jù)大家的預習及所查的資料,你們能不能說一說什么是科舉制?(學生自由發(fā)言,根據(jù)學生回答,教師歸納)科舉制是我國古代通過考試選拔官員的制度。師:那么,科舉制什么時候正式創(chuàng)立的呢?(投影展示:一、科舉制的創(chuàng)立)生1:隋煬帝時開設進士科,科舉制正式創(chuàng)立。師:科舉制度實施之前我國通過什么制度選拔人才的呢?生2:九品中正制。師:關于九品中正制我們只了解一點,就是到了后來出現(xiàn)“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現(xiàn)象,這種制度有什么弊端?(學生自主探究,教師給予評價)師:科舉制創(chuàng)立之后,為國家選拔了大批具有真才實學的人,一位唐朝官員說過這樣的話(展示:“國家取士,遠法前代,進士之科,得人為盛。”),這說明了什么?生3:唐朝科舉制沿襲隋朝,進士科最為重要。師:唐朝科舉制發(fā)展的狀況究竟是怎樣的呢?(展示:二、科舉制的發(fā)展)師:唐朝科舉制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規(guī)范化。它可以分為哪兩大類?生1:??坪椭婆e。師:那么,??坪椭婆e的具體內容分別是什么呢?(鼓勵學生嘗試用圖示的方法說明)(學生自主探究,展示自己的圖示內容)問題:請對該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活動做出評價。

答案: 在新課程所提倡的教育理念下,歷史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歷史學習時,要使其注意過程與方法的理念。掌握科舉制的關鍵是要明確其在歷...
問答題

【案例分析題】下面是某初中教師在講授《萬千氣象的宋代社會風貌》一課時的教學片段:師:我們再仔細看看《清明上河圖》的第一頁,與前代相比,宋代的“街市”還有什么變化呢?(學生自由回答)師:我們還可以看到,很多商店的鋪面上都有用于招徠顧客的招牌和幌子。招牌最初是一種無字的布簾,以后簾上逐漸題了店鋪名號,繼而又被題了文字的木牌代替,多用以指示店鋪的名稱和字號,也可稱為牌匾?!盎献印痹复昂?、帷幔,古時酒店用布旗招徠顧客,所以酒旗也稱“幌子”。后來加以引申,凡商店門面上展示的標志,統(tǒng)稱為“幌子”,主要表示經營商品的類別或不同的服務項目,也就是行標。商店一般多用實物、裝載實物的工具或實物模型做“幌子”,也有以燈具、旗簾和文字牌匾為幌子的。你們從《清明上河圖》中看到了哪些招牌和幌子呢?(師生共同查找,并分享自己找到的招牌和幌子的名稱)師:據(jù)統(tǒng)計,除景物的遮擋外,圖中有商家設置的廣告招牌23處,廣告旗幟10面,燈箱廣告4塊,大型廣告裝飾彩樓、歡門5座。北宋城市經濟中廣告文化的發(fā)達由此可見一斑。商家用招牌和“幌子”做廣告的策略,具體源于何時,并無統(tǒng)一說法,但從唐代陸龜蒙“小爐低幌還遮掩,酒滴灰香似去年”的詩句來看,不晚于唐代,招牌和“幌子”已經出現(xiàn)。但如此的普及,還是北宋以后的事情。而這也是北宋城市經濟與漢唐相比,在經營手段方面進步的一個重要表現(xiàn)。師: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正店”兩字旁邊,大門上面的是什么呢?生1:兩個燈箱廣告。師:剛才說到《清明上河圖》中有燈箱廣告4塊,其中就有這兩塊。問題在于:你做廣告就得了,為什么非得采用燈箱的形式呢?換句話說,這燈箱是干什么用的呢?生2:應該是店主人為在夜間招徠顧客用的。師:很對,這可以說就是夜市廣告。由此,我們就進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北宋城市經濟中,夜市的營業(yè)時間問題。在北宋以前,夜市往往為官府所禁止。入宋后,東京城夜市日益興旺,政府亦不再禁止……問題:

(1)請對該教師的做法予以評價。
(2)請談一談歷史圖片在教學活動中的作用。

答案: (1)《清明上河圖》是研究宋代城市經濟和社會生活的重要的文物資料。它反映了宋代城市商業(yè)繁榮和市井生活的風貌。該教學片段中...
微信掃碼免費搜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