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國家觀念的形成與發(fā)展》一書指出:領土、人民、主權是構成國家的三要素;主權則是近代國家觀念的核心,它包括對外捍衛(wèi)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對內實現(xiàn)主權在民。以下詩歌、口號或綱領體現(xiàn)了近代中國人國家觀念日漸覺醒,其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是()
①“打倒列強,除軍閥”
②“外爭主權,內除國賊”
③“三軍過后盡開顏”
④“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平均地權”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④②①③
D.③①②④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洋務運動
B.戊戌變法
C.義和團運動
D.清末“新政”
A.維新變法的必要性
B.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C.新文化運動的進步性
D.國民革命的不徹底性
A.扶植新的在華代理人
B.默認革命黨掌握權力
C.實行直接的武裝干涉
D.培植軍閥以分裂中國
A.指明了民族民主革命的目標
B.造成了民主自由思想的產(chǎn)生
C.促成了民主革命團體的形成
D.感召了立憲派轉投革命陣營
1911年11月20日,《大公報》刊載“君主民主立憲問題之解決”的征文啟示,引起廣泛關注,民眾參與度大大超過預期。之后,共評出獲獎文章16篇,其中主張君主立憲有11篇,倡導民主立憲有2篇,未明確表明態(tài)度的有3篇。下列對此解讀正確的是()
①《大公報》具有君主立憲的政治傾向
②近代報刊關注與讀者互動交流
③政府對民間言論包容程度有所提高
④民主共和觀念已真正深入人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
最新試題
《臨時約法》規(guī)定:中華民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其實質意義是()
近代某全國性咨詢議政機構獲準成立后,上呈公文,請求將北京原用于科舉考試的貢院改為其辦公地。公文中有“仰慕天恩,準予改撥“等語。該公文應出現(xiàn)于()
孫中山在《制定建國大綱宣言》中說:“試觀元年臨時約法頒布以后,反革命勢力不惟不因以消滅,反得憑藉之以肆其惡,終且臨時約法而毀之,而大多數(shù)人民對于臨時約法,初未曾計及于本身利害何若,聞有毀法者不加怒,聞有護法者亦不加喜?!庇刹牧峡芍?,孫中山認為()
在學習了辛亥革命的相關內容后,有五位同學表達了各自對這場革命的看法.其中哪些同學的觀點符合辛亥革命的實際情況()甲:辛亥革命后人們開始意識到自己不再是君主的奴仆,而是國家的主人.乙:辛亥革命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tǒng)治丙:辛亥革命后建立了資產(chǎn)階級共和國,使人民獲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權利.?。盒梁ジ锩侵袊鐣M程中的里程碑戊:辛亥革命結束了統(tǒng)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1912年孫中山《祭明陵文》曰:“(文)負疚在躬,尚無以對我高皇帝在天之靈。邇者以全國軍人之同心,士大夫之正義,卒使清室幡然悔悟,于本月十二日宣告退位?!呐c全國同胞至于今日,始敢告無罪于我高皇帝?!痹撐谋举|體現(xiàn)出革命派()
1912年成立的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被稱為亞洲第一個“美國式”的共和國,其主要原因是()
除革命黨、諮議局、普通民眾之外,清廷軍隊,甚至是袁世凱的北洋部隊,也有暗中支持共和的舉動。1911年12月10日,清朝駐荷蘭國代辦章申在給內閣的電報中說,“和(荷)報稱……美法愿共和(支持中國建立共和國)”。這表明()
1906年2月,清政府擬定了一項決議:凡派去日本留學的,只限于那些擅長中文并精通儒家經(jīng)典的學生。對該決議的理解,正確的是()
學者馬勇的新著《1911年中國大革命》這樣論述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中國五千年歷史上的重大事件。這個事件的意義是結束了兩千年帝制,趕跑了皇帝,建立了共和,是全面現(xiàn)代化的起點”對于辛亥革命下列評價不正確的是()
2012年3月11日是《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100周年紀念日,南京各界舉行了一系列紀念活動,紀念中國近代化進程中的這一里程碑。對此認識不正確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