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題

鴉片戰(zhàn)爭以后,中國面臨著“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在危難的時局中,中國人艱難地實踐著社會轉(zhuǎn)型。閱讀材料,結(jié)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張之洞說:“西法最善者,上下議院相互維持之法也。中國民智未開……下議院此時斷不可設,若上議院則可仿行。”(歐洲議會制度常例,下議院為平民院,上議院為貴族院。)
材料二: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間.《申報》直接涉及革命黨人活動的新聞僅僅只有3則:《亂首被獲》、《拿獲華興會匪要電》、《又獲華興同仇各余黨》。
——朱英《辛亥革命與近代中國社會變遷》
材料三:1912年元旦的《申報》以顯著地位刊登慶祝標語和祝詞。其中一條標語是“中華民民萬歲”……在《共和國大總統(tǒng)履任祝詞》的最后寫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轂我蒸民,振興實業(yè)。四萬萬眾,人足家給。軼美駕歐,揚我國力。”
——根據(jù)《申報的興衰》和《清末四十年申報史料》整理
材料四:20世紀早期,陳獨秀認為:“近代歐洲之所以優(yōu)越他族者,科學之興,其功不在人權(quán)之下,若舟車之有兩輪焉……國人而欲脫蒙昧時代,羞為淺化之民也,則急起直追,當以科學與人權(quán)并重。”
材料五:胡繩、雷頤、高力克等學者認為:五四精神是一種不屈抗爭的愛國主義精神。

材料六:大型電視政論片《復興之路》自2007年10月5日熱播以來,引起觀眾的反響?!稄团d之路》圍繞千年巨變、崢嶸歲月、中國新生、偉大轉(zhuǎn)折、世紀跨越、繼往開來等六大主題,反映自1840年以來,中國艱難曲折的民族振興之路……開國大典揭開了新的篇章,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也由此進入了新紀元。

根據(jù)材料二、三《申報》對辛亥革命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學者們認為《申報》的祝詞反映了中華民族的時代要求,試結(jié)合所學知識簡要說明理由。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1.問答題

鴉片戰(zhàn)爭以后,中國面臨著“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在危難的時局中,中國人艱難地實踐著社會轉(zhuǎn)型。閱讀材料,結(jié)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張之洞說:“西法最善者,上下議院相互維持之法也。中國民智未開……下議院此時斷不可設,若上議院則可仿行。”(歐洲議會制度常例,下議院為平民院,上議院為貴族院。)
材料二: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間.《申報》直接涉及革命黨人活動的新聞僅僅只有3則:《亂首被獲》、《拿獲華興會匪要電》、《又獲華興同仇各余黨》。
——朱英《辛亥革命與近代中國社會變遷》
材料三:1912年元旦的《申報》以顯著地位刊登慶祝標語和祝詞。其中一條標語是“中華民民萬歲”……在《共和國大總統(tǒng)履任祝詞》的最后寫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轂我蒸民,振興實業(yè)。四萬萬眾,人足家給。軼美駕歐,揚我國力。”
——根據(jù)《申報的興衰》和《清末四十年申報史料》整理
材料四:20世紀早期,陳獨秀認為:“近代歐洲之所以優(yōu)越他族者,科學之興,其功不在人權(quán)之下,若舟車之有兩輪焉……國人而欲脫蒙昧時代,羞為淺化之民也,則急起直追,當以科學與人權(quán)并重。”
材料五:胡繩、雷頤、高力克等學者認為:五四精神是一種不屈抗爭的愛國主義精神。

材料六:大型電視政論片《復興之路》自2007年10月5日熱播以來,引起觀眾的反響?!稄团d之路》圍繞千年巨變、崢嶸歲月、中國新生、偉大轉(zhuǎn)折、世紀跨越、繼往開來等六大主題,反映自1840年以來,中國艱難曲折的民族振興之路……開國大典揭開了新的篇章,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也由此進入了新紀元。

張之洞的言論體現(xiàn)了新舊時代的矛盾。依據(jù)材料一說明張之洞政治思想中的矛盾之處。

最新試題

1912年成立的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被稱為亞洲第一個“美國式”的共和國,其主要原因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第一期為軍政府督率國民掃除舊污之時代;第二期為軍政府授地方自治權(quán)于人民而自總攬國事之時代;第三期為軍政府解除權(quán)柄,憲法上國家機關(guān)分掌國事之時代?!睂O中山所倡導的走向民主憲政的三步曲()

題型:單項選擇題

辛亥革命前,沒有辮子會被恥笑為里通外國的漢奸;辛亥革命后,留辮子會被人恥笑為封建余孽,恥笑為“豬尾巴”、“滿奴”。這說明()

題型:單項選擇題

近代某全國性咨詢議政機構(gòu)獲準成立后,上呈公文,請求將北京原用于科舉考試的貢院改為其辦公地。公文中有“仰慕天恩,準予改撥“等語。該公文應出現(xiàn)于()

題型:單項選擇題

觀察圖片,下列按圖片順序?qū)男畔?,不準確的一組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下列不屬于武昌起義成功原因的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有學者認為:“它的意義不同于中國歷史上常見的改朝換代,也不僅僅局限于趕跑了一個皇帝,而是從根本上動搖了大多數(shù)中國人的信仰……”這位學者所說的“它”是指()

題型:單項選擇題

1906年2月,清政府擬定了一項決議:凡派去日本留學的,只限于那些擅長中文并精通儒家經(jīng)典的學生。對該決議的理解,正確的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20世紀初,上海和日本東京成為中國革命知識分子宣傳革命思想的重要陣地。某班同學就東京成為重要陣地的原因進行探討時提出了以下意見,較為恰當?shù)氖牵ǎ?/p>

題型:單項選擇題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按《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規(guī)定實行總統(tǒng)制,賦予總統(tǒng)很大權(quán)利;其后,《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又對總統(tǒng)權(quán)力做出嚴格限制,這一變化主要反映出當時()

題型:單項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