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經濟發(fā)展與政治建設相互影響,關系密切。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
明憲宗(1464一,1487年)時,國家的經濟無法再支持鄭和下西洋這樣的厚往薄來,而且沿海倭寇作亂,所以再次撿起祖制,實施海禁。正是制度結構上和向外推動力方面的根本差別,在這時使中國的力量轉向內部,將全世界海洋留給了西方的冒險事業(yè)。
材料三:
從1763至1914年的一個半世紀,是歐洲獲得對世界大部分地區(qū)霸權的時期,之所以如此,因為三大革命(包括科學革命)給了歐洲以不可阻擋的推動力和力量。
材料四: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最新試題
分析近代中國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失敗的原因。指出新時期我國是如何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
上述材料體現(xiàn)出當代文明怎樣的發(fā)展趨勢?我們對待當代文明的正確態(tài)度應該是什么?
簡述日本“慕效西法”的經濟政策。分析《日本國志》在甲午戰(zhàn)爭后受到維新派重視的原因。
據材料三指出1895~1913年“民主”、“共和”字眼出現(xiàn)的頻率呈現(xiàn)什么趨勢?當時導致這一趨勢出現(xiàn)的重大政治事件有哪些?
指出這兩個文獻包含的資產階級國家建設的基本原則,分析它們在資產階級國家建設過程中的作用。
根據材料說明戰(zhàn)后歐洲和日本經濟發(fā)展狀況及對世界政治格局產生的影響。你如何認識經濟發(fā)展與政治建設的相互關系?
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美國《聯(lián)邦憲法》是如何構建“地域和體制的雙向平衡機制”的。
馬克思說過:封建國家“可以指揮千千萬萬人的手臂在集權國家修建與集權政治關系相匹配的社會物質實體。”下列哪些史實在事實上證明了馬克思的話的正確性()①秦兵馬俑的制作②隋大運河的開鑿③元曲的出現(xiàn)④明長城的興修
根據材料一的描述,能反映出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有哪些特點?
材料三中出現(xiàn)了古代東西方世界對“民主”一詞賦予的不同含義,請指出它們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