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晚亭
謝冰瑩
蕭索的微風,吹動沙沙的樹葉;潺潺的溪水,和著婉轉的鳥聲。這是一曲多么美的自然音樂啊!
枝頭的鳴蟬,大概有點疲倦了?不然,何以它們的聲音這樣斷續(xù)而凄楚呢?
溪水總是這樣穿過沙石,流過小草輕輕地響著,它大概是日夜不停的吧?
翩翩的蝶兒已停止了它們的工作,躺在叢叢的草間去了。惟有無數(shù)的蚊兒還在繞著樹枝一去一來地亂飛。
淺藍的云里映出從東方剛射出來的半邊新月——她好似在凝視著我,睜著眼睛緊緊地盯望著我——望著在這溪水之前,綠樹之下,愛晚亭旁之我——我的狂態(tài)。
我乘著風起時大聲呼嘯,有時也蓬頭亂發(fā)地跳躍著。哦哦,多么有趣喲!當我左手提著稠裙,右臂舉起輕舞時,那一副天真嬌憨而又惹人笑的狂態(tài)完全照在清澄的水里。于是我對著溪水中舞著的影兒笑了,她也笑了!我笑得更厲害,她也越笑得起勁。于是我又望著她哭,她也皺著眉張開口向我哭。我真的流起淚來了,然而她也掉了淚。她的淚和我的淚競一樣多,一樣的快慢掉在水里。
有時我跟著蛤蟆跳,它跳入草里,我也跳入草里,它跳在石上蹲著,我也蹲在石的上面,可是它洞然一聲跳進溪水里。我只得悵惘地癡望著它很自由地游行罷了。
更有時鳥唱歌,我也唱歌;但是我的嗓子干了,聲音嘶了。它還在很得意很快活似地唱著。
最后,我這樣用了左手撐持著全身,兩眼斜視著襯在蔚藍的云里的那幾片白絮似的柔云,和向我微笑的淡月。
我望久了,眼簾中像有無限的針刺著一般,我倦極了,倒在綠茸茸的嫩草上悠悠地睡了。和煦的春風,婉轉的鳥聲,一陣陣地,一聲聲地競送我入了沉睡之鄉(xiāng)。
夢中看見了兩年前死去的祖母,和去臘剛亡的兩個表弟妹。祖母很和藹地微笑著抱住我親吻,弟妹則牽著我的衣要求我講《紅毛野人的故事》,我似醒非醒地在覺傷心,嘆了一聲深長的冷氣。
清醒了,完全清醒了。打開眼睛,滿眼春色,于是我又忘掉了剛才的夢。
然而當我斜依石欄,傾聽楓聲,睨視流水,回憶過去一切甜蜜而幸福的生活時,不覺又是“清淚斑斑襟上垂”了。
但是,清風吹干了淚痕,散發(fā)罩住面龐的時候,我又抬起頭來望著行云和流水,青山和飛鳥微微地苦笑了一聲。
唉!我愿以我這死灰、黯然、枯燥、無聊的人生,換條欣欣向榮、生氣蓬勃的新生命。
我愿以我這煩悶而急躁的心靈,變成和月姊那樣恬淡,那樣幽閑。
我愿所有的過去和未來的淚珠,都付之流水!
我愿將滿腔的憂憤,訴之于春風!
我愿將凄切的悲歌,給予林間鳴鳥!
我愿以綿綿的情絲,掛之于樹梢!
我愿以熱烈的一棵赤心,浮之于太空!
我愿我所有的一切,都化歸烏有,化歸烏有啊!
淡淡的陽光,穿過叢密的樹林.穿過天頂,漸漸地往西邊的角上移去,歸鴉掠過我的頭頂,嗚呀嗚呀地叫了幾聲。蟬聲也嘈雜起來,流水的聲音似乎也洪大了,林間的晚風也開始了它們的工作,我忽而打了一個寒噤,覺得有些涼意了,站起來整理了衣裙,低頭望望我坐著的青草,已被我蹂躪得烘熱而稀軟了。
“春風吹來,露珠潤了之后,它該能恢復原狀吧?”我很悲傷地嘆息著說。
我提起裙子,走下亭來,一個正在鋤土的農夫,忽然伸了伸腰,回轉頭來目不轉睛地望著我——一直到我拐彎之后,他才收了視線。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最新試題
結合文段,分析作者說:“在人類頗為自得地認為自己偉大時,卻不知道自己可能比那些在他們眼里微不足道的生物還要可悲可嘆”是什么意思?
天壇大約有十萬株樹,你認為這些樹木的作用與本文所概括的“高、圓、清”三點中的哪一點關系最大?為什么?
“看著人類這種狂妄的表現(xiàn),大自然一定會竊笑——就像母親面對無知的孩子那樣的笑”中“這種狂妄的表現(xiàn)”指的是什么?“竊笑”的依據(jù)是什么?
把數(shù)學和語言學這兩門差別很大的學科聯(lián)系起來的強有力的紐帶,是語言通信技術和電子計算機。前者實現(xiàn)了語言符號的遠距離傳輸和轉換,后者則用數(shù)字化的快速運算來處理非數(shù)值符號——語言。20世紀以來科學發(fā)展日新月異的要求,使數(shù)學的領域空前地擴展了,語言學的領域也空前地擴展了。它們都擴展到以符號系統(tǒng)為主要研究對象,因而就發(fā)現(xiàn)了共同的邊界,并且彼此滲透。于是,一門新興的邊緣科學——數(shù)學語言學應運而生了。上面文段中“共同的邊界”所指的應是()。
文中寫了作者對著溪水哭笑和跟著蛤蟆跳的兩個細節(jié),它們的作用是什么?
文章中劃線的部分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有什么作用?
結合全文,說說“精神的天空”具體指什么?
如何理解“生而為人,我們不可能拒絕人群”這句話,談談你的看法。
就今日中國現(xiàn)實而言,啟蒙無疑是一個迫切的任務;就中國歷史而言,它是一個沒有完成就被打斷的歷史任務。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啟蒙精神雖然長期被湮沒和遺忘,但這并不證明中國不需要啟蒙。現(xiàn)代的種種挫折都在提醒著我們:在現(xiàn)代化進程中,啟蒙的任務是不可逾越的。因為人的解放這一目標沒有什么東西可以將其超越,只要這一目標還沒有實現(xiàn),歷史就必須進行補課。這段話主要回答的問題是()。
聲音一般都是用“聽”來形容,文章第一段作者用“細心地想著植物突破土地,在陽光下成長的聲音”,這里為什么用“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