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中學
B.小學
C.教區(qū)學校
D.耶穌會學校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文科、法科、醫(yī)科、神科
B.文科、理科、醫(yī)科、神科
C.文科、理科、法科、醫(yī)科
D.文科、理科、法科、神科
A.騎馬
B.游泳
C.投槍
D.讀寫
A.法國
B.英國
C.德國
D.意大利
A.寺廟學校
B.騎士學校
C.堂區(qū)學校
D.耶穌會學校
A.重視軍事教育
B.重視女子教育
C.倡導身心和諧發(fā)展教育
D.加強國家對教育的控制
最新試題
蘇聯(lián)在20世紀50年代再次開啟重視勞動教育的新一輪教育改革,這次改革的最根本的特點是()
下列不是“臨時教育審議會”(簡稱“臨教審”)的貢獻的是()
德國19世紀的柏林大學與17—18世紀新大學運動中的哈勒大學和哥廷根大學,最根本的不同之處是()
20世紀20年代蘇聯(lián)“綜合教學大綱”的突出特點是()
()的出臺,標志著日本教育從此前的“寬松教育”向“扎實學力教育”的轉(zhuǎn)向,代表了未來日本基礎教育的整體走向。
《教育基本法》和《學校教育法》的關系是()
西爾伯曼在1970年發(fā)表的《教室里的危機》一書中說:“改革派學者忽視了以往的經(jīng)驗,特別是20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教育改革的經(jīng)驗。他們不理解他們所涉及的問題幾乎都曾被他早已闡述過了;也不知道他們想搞的工作,都曾被他早就闡述過和搞過了。”這里的他指()
1983年,美國中小學教育質(zhì)量調(diào)查委員會提出《國家處在危險之中:教育改革勢在必行》的報告,這個報告也是美國戰(zhàn)后第三次課程改革的開端,但該運動也引起了一些新的問題,其中不包括()
1976年,在聯(lián)邦德國,一名即將畢業(yè)的師范院校學生不可能做到的是()
下列關于杜威的教育目的論,描述正確的一項是()